联系我们 / CONTACT


13096311218
- 电话:028-82279915
- 邮箱:jiajiahao@163.com
- 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街道正西街88号
【太阳能产业网】分享:光伏两大技术路线解析
光伏当前最成熟的技术路径是PERC,也称之为P型电池(第 一代技术),目前市占率在95%以上,但是这个技术受材料限制,转换效率已经接近理论极 限,不能再提高了,所以这几年产业把目光聚焦到了新技术上,也就是以HJT异质结电池和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为代表的N型新型电池(第二代技术),理论转换效率更高。
光伏当前最成熟的技术路径是PERC,也称之为P型电池(第 一代技术),目前市占率在95%以上,但是这个技术受材料限制,转换效率已经接近理论极 限,不能再提高了,所以这几年产业把目光聚焦到了新技术上,也就是以HJT异质结电池和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为代表的N型新型电池(第二代技术),理论转换效率更高。
TOPCon主要是晶科能源、钧达股份、中来股份、捷佳伟创在主导,其优势在于成本,因为TOPCon产线可以从当前大量的第 一代P型电池产线进行转换,所以原先有很多声音认为TOPCon会先快速放量。
HJT主要是金刚玻璃、爱康科技、迈为股份、东方日升在主导,其优势在于性能,转换效率比TOPCon更高,但是成本也比TOPCon更高,所以尽管HJT性能高,但是市场原先预期成本因素会制约HJT短期快速放量。
但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呢?
一方面是金刚玻璃、华晟、迈为等公布的HJT性能超预期,降本也超预期,另一方面是几个大厂都在扩产HJT,这些信息都意味着HJT的产业化会更早到来,而HJT和TOPCon的预期本就是跷跷板,此消彼长,所以HJT概念大涨的时候,TOPCon概念逆市下跌。
不过当前还只能说是HJT预期的强化,并不能说HJT已经完 全将TOPCon吊打了,因为从成本来看,单GW主流的P型电池设备大概是1.6亿元,TOPCon电池产线设备大概在2.5亿元,而HJT电池设备单GW设备投资额在4-4.5亿元,TOPCon还是具有明显优势的。就拿隆基来说,在这样的成本数据下,放弃所有的P型产线升级而直接换HJT产线,不现实。
所以HJT和TOPCon谁能笑到最 后还很难说,目前市场只是在反应HJT预期的边际提升,HJT和TOPCon的预期还将反复影响市场。最直接的影响是设备,迈为主导HJT,捷佳伟创主导TOPCon,所以这两个很容易跷跷板。其次是材料,HJT预期强化,会让低温银浆、银包铜、靶材、低温焊带等特殊HJT材料受益。
另外还有个比较热的钙钛矿,上面说过P型是第 一代技术,HJT、TOPCon是第二代技术,而钙钛矿则是更前沿的技术,是一种薄膜电池,不属于传统晶硅路线,目前还没有规模化量产。钙钛矿路线的成本很低,并且更关键的一点在于,钙钛矿能与HJT电池组成叠层电池从而达到超30%的潜在转换效率,这是具有想象力的。
附上金刚玻璃大会要点:
1、1.2GW异质结项目亮点:全球大量产规模,600MW/线,210尺寸;全面切换130μm(原计划2022Q3-Q4切换);银包铜提前到2022年Q3导入(原计划2023年导入)+无主栅;功率达到700W+;全球微晶第 一条量产线。
2、效率&良率:6月转换效率非晶24.28%,微晶24.95%,微晶MBB 25.3%,**效率25.6%,年目标25.5%;良率6月96.4%,7月目标97.5%,年目标98.5%;稼动率6月75%,年目标88%;浆料消耗4月165mg/片,5月135 mg/片,6月120 mg/片,年目标110 mg/片。
3、成本(HJT 210 25%转换效率VS 210 PERC 23%转换效率):根据中环目前硅片报价,150μm HJT硅片可降低成本0.052元/W,切换到130μm并考虑中环缩小P/N型硅片价差,HJT可降低成本0.106元/W。浆料目前比PERC高0.12元/W,采用银包铜技术后为高0.06元/W,靶材贵0.05元/W。在使用130厚度以下的硅片并结合银包铜,主材有望可以实现与PERC接近的成本。
4、新增4.8GW异质结电池项目:22年10月设备进场,12月出片,采用多尺寸双面微晶技术。
5、异质结扩产预期:22年HJT量预计20-30GW,目前看下限肯定能达到;23年50-60GW。
6、技术方向:微晶是确定的方向,VHF较RF效率高0.3%,微晶P/N有0.3%/0.3%-0.4%的效率提升空间,微晶效率的标准差很小只有0.1%;连续多腔体做大产能成为主流;半片电池/硅片将成为行业主流;链式吸杂产线更兼容薄片;少铟化,无铟化;银包铜含银量45%的浆料中已经实现了高效数据;钢网印刷,单面提升0.08%效率,单耗下降15mg/片,双面0.15%提效,单耗20mg/片下降;转光膜能够降低紫外衰减,提升功率。
附:TOPCon产业链大跌点评:
1、对于TOPCon而言,1)行业没有问题。基于目前中试线、龙头量产线的近25%的效率和97.5%以上的良率,成本端电池环节稍高于PERC成本,一体化组件已经持平PERC端的多个数据,我们判断TOPCon行业扩产没有问题;2)公司没有问题。下半年的天合、晶澳、晶科、钧达等龙头公司纷纷宣布50GW以上的扩产,整个产业在薄片化、降银浆及设备成熟度上来说,做的都是领先其他技术路线,所以无论是电池片、设备及耗材等环节,公司没有本质上的变化。
2、对于HJT而言,1)上周四开始,金刚玻璃、华晟新能源等行业新进入者纷纷召开扩产发布会,从数据端来看,HJT在效率提升(24.5%+)和薄片化做的确实不错(已经在探索130μm厚度),银浆、设备及其他非硅成本方面也在持续探索降本路径,但总体数据看和半年前比并未做到跨越式发展;2)行业扩产方面,下半年行业扩产规划10-20GW,主要集中在新进入厂商手里,龙头扩产意愿相对不足,也能看出对工艺成熟和成本方面的更多考量和进一步观察态度,这块仍有进一步降本提效的空间。
3、本质上来讲,P型向N型技术路线切换是必然的选择,这也带动了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变革,但N型路线有TOPCon、HJT及XBC等多个选择。从理论的角度讲,多种路线的理论效率、降本空间其实并无本质上的差异,各家会根据自己的技术储备、工艺成熟度及性价比来选择当下扩产的方向。我们判断未来几年大概率仍是多种路线并存的状态,目前TOPCon的产业化速度更快一些,而另外两者也在高速发展之中,没有必须要做“多选一”的方向押注,无非就是性价比的问题而已,这也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本质。
4、基于以上种种情况来看,我们建议关注N型电池的产业化进展,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,需要产业链整体的技术、工艺、材料及设备等多方面配合,在此过程对各方技术革新者都是机会
【免责声明: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**时间删除内容!】
信息发布:宝晟牛牛
信息来源:今日头条
来源链接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113952136689599012/?channel=&source=news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