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028-82279915

您的位置:首页运营运维光伏行业只会越变越快,企业必然会主动出击

联系我们 / CONTACT

咨询热线

13096311218

  • 电话:028-82279915
  • 邮箱:jiajiahao@163.com
  • 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街道正西街88号

光伏行业只会越变越快,企业必然会主动出击

日期:2022-06-16
信息摘要:

这类知识产权诉讼,往往会引发美国**贸易委员会(ITC)的“337调查”。该调查以《1930年关税法》第337节及相关修正案为基础。起诉方便,操作周期短,如果企业被判败诉,就会**丧失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。

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2019年报告显示,中国企业涉美“337调查”案件数量和企业数量在当时创下历史新高,案件占比高达57.45%。这些案件中,有接近一半的企业为了控制影响选择和解,阿特斯也是其中一员。

另一方面,叠瓦组件的知识产权诉讼,有“强者愈强”的趋势。结合隆基,阿特斯和Maxeon的多起诉讼来看。**外的知识版权机构的终判决,都倾向于拥有Sunpower授权的Maxeon。后发企业无论是起诉还是应诉,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。阿特斯选择让步,也是无奈之举。

“专利战的目标,是拖到对方退步。”何静表示,“启动专利诉讼之后,频繁的调查会打乱对手的商业活动。推广业务的时候,法院没收你的产品,肯定不是好事。对企业来说,长时间的法务成本也会高于开发市场的成本,没有强势专利的企业,往往会选择退出市场。”

阿特斯与Maxeon的诉讼和解中,就被要求2025年二季度之前,停止在日本销售叠瓦太阳能组件。阿特斯与Solaria的和解条件里,同样有“七年内停止在美国市场销售叠瓦太阳能组件”的要求。

挑起专利战的狂热,也影响到了中国光伏。被Solaria狙击的阿特斯,之前就被中环子公司Maxeon在日本起诉,但是Maxeon此前又被隆基绿能质疑专利无效。各路本土企业的下场,又把**叠瓦组件专利搅和成了一锅粥。

有了守住市场的现实需求,知识产权的光环,在光伏行业黯淡了不少。

难以变现的叠瓦奇迹

专利大战之外,我们可能还要考虑另一个问题:叠瓦真的值得吗?

**要从光伏组件的封装说起:想要光伏发电更高,需要降低电池功率损耗,提高单位面积发电量。因此光伏封装优化也分成了两个方向,要么降低电阻,要么提高发电面积。光伏行业目前的先进封装技术,也就分成了半片和叠瓦。

半片技术的意思是,将标准规格的电池片切成两个半片,并且重新进行电路布局降低电阻。发电面积不变的情况下,太阳能电池电压不变。但是电池的内阻减小,电池内部损耗的能量也越小,输出效率就更高。

和半片技术相比,叠瓦技术选择让电池连接电池。在叠瓦技术下,标准电池片也被切成了小电池片,但是这些电池片采用导电胶连接,像屋顶的瓦片一样相互层叠。由于电池之间相互累积,一块电池板上可以放下更多的小电池,发电效率也更高。

以光伏行业的60版型为例,如果按照整片封装,功率为315W。半片封装,则是320W。采用叠瓦封装,则是345W。从理论计算看,叠瓦的功率提升达到9.5%,远超半片的1.5%。

不过叠瓦带来的优势要满足两个前提:组件销售价格不变,叠瓦生产成本可控。

何静表示,“如果在几年前,中广核的报价能超过3块钱,叠瓦还是非常划算的。”

不过从中广核2022年的报价看,这个价格似乎并未延续下来。受到硅料涨价影响,中广核标段一、二540/545双面组件报价均价为1.954元/W,至高报价2.02元/W。如果光伏企业在近三年才安排叠瓦产能,对应的利润反而会逐渐下降。

另一个问题,则是设备支出。按照叠瓦组件投资额2亿/GW,传统组件约8000万/GW计算,叠瓦会额外增加1.2亿的成本。按照2元/W的价格计算,叠瓦技术理论上带来了1.9亿/GW的额外收益。这部分额外只能算是勉强摊平设备成本,需要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压力。

不过从市场反馈来看,叠瓦的反馈并不好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(CPIA)数据显示,2021年光伏行业叠瓦组件占有率仅为2%,预计2030年达到10%的水平。

以当年隆基,晶澳,晶科,天合和通威约为260GW的光伏产品产能计算,叠瓦可能贡献了3到5 GW。作为对比,隆基绿能宁夏银川单晶电池项目一期就有5GW的产能。叠瓦技术并没有预期的一样,带来光伏产能的大爆发。

为了一个“值得商榷”的技术奇迹,花上数百万的成本对簿公堂,让阿特斯的这场专利大战多了一些黑色幽默。

光伏的第二个“下半场”

中国光伏产业,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下半场。

上一个下半场,是2011-2013年,金融危机过后,多晶硅价格从400美元/kg跌到40美元/kg,当时的光伏巨头无锡尚德,原本与美国多晶硅巨头MEMC签署了50亿美元的合同,**只能违约赔钱。

硅料跌之外,美国又用“双反”调查,给**光伏企业补了一刀。2012年5月,美国商务部表示,无锡尚德被征收31.22%的反倾销税。尚德的股价从90美元跌到1美元,最终在2013年黯淡破产。整个光伏行业,经历了一阵刻骨铭心的剧痛。

经历行业阵痛之后,中国光伏行业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革新。这一次,从硅料、电池片、组件到电站,中国已经主动建设出一套结构完整的产业链。通威股份、隆基股份、晶科科技、协鑫能源等细分龙头的出现,也让整个行业能够动员行业资源,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竞争,抵抗行业冲击。

这次的下半场,剧痛已经变成了撕扯。

从产品角度来看,中国企业的产品性能已经进入一梯队。SolarReview 2021美国户用市场光伏组件效率排名前20中,中国企业有9家。其中,隆基、阿特斯、晶澳、赛拉弗等企业组件效率已经超过21%,成本还是Sunpower、LG等厂商的一半。中国光伏组件和国外大厂的光伏组件,已经进入了近身肉搏的阶段。

眼看无法“一击致命”,海外光伏市场又出现了全新的“骚扰战术”。何静表示,“由于拜登政府对新能源的需求,加上**的太阳能游说团体,中国光伏企业不会被**抛弃掉。但是他们会反复使用低成本的法律手段,像是‘强迫劳动’‘专利侵权’,在美国都是很好操作的话题。如果企业的法务不够强大,就会吃不少亏。”

光伏产业“小火煮汤”式的竞争形势,也会让追求稳定的企业不再稳定。

阿特斯创始人瞿晓铧曾表示,“阿特斯不想做老大,只想做后一个死的光伏企业。”以硅片尺寸为例,阿特斯开始选择的是182,但是终技术指标采用的是210。在单晶硅和多晶硅的路线斗争中,阿特斯并未选择主流的单晶硅路线,而是选择多晶硅。

不主动参与竞争的阿特斯,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宁静,2020年,阿特斯净利润为10.52亿,然而在2021年,阿特斯却亏损了4.09亿。由于阿特斯境外业务占比较高,境外运输价格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很大影响,阿特斯2021年第四季度的总运营费用达14.9亿元,同比增长近70%。

与上述问题相比,“叠瓦专利之争”只是两次意义有限的小规模的冲突。但是真正的战争,总是在长期的摩擦中产生。留给阿特斯“求稳”的时间,只会越来越少。

何静表示,“光伏行业只会越变越快,中国企业必然会主动出击。”

 

文章转自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109694329437815331/?channel=&source=search_tab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分享至: 微信
新浪微博QQ空间
上一篇
下一篇
查看更多 / more

光伏行业只会越变越快,企业必然会主动出击

日期:2022-06-16

这类知识产权诉讼,往往会引发美国**贸易委员会(ITC)的“337调查”。该调查以《1930年关税法》第337节及相关修正案为基础。起诉方便,操作周期短,如果企业被判败诉,就会**丧失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。

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2019年报告显示,中国企业涉美“337调查”案件数量和企业数量在当时创下历史新高,案件占比高达57.45%。这些案件中,有接近一半的企业为了控制影响选择和解,阿特斯也是其中一员。

另一方面,叠瓦组件的知识产权诉讼,有“强者愈强”的趋势。结合隆基,阿特斯和Maxeon的多起诉讼来看。**外的知识版权机构的终判决,都倾向于拥有Sunpower授权的Maxeon。后发企业无论是起诉还是应诉,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。阿特斯选择让步,也是无奈之举。

“专利战的目标,是拖到对方退步。”何静表示,“启动专利诉讼之后,频繁的调查会打乱对手的商业活动。推广业务的时候,法院没收你的产品,肯定不是好事。对企业来说,长时间的法务成本也会高于开发市场的成本,没有强势专利的企业,往往会选择退出市场。”

阿特斯与Maxeon的诉讼和解中,就被要求2025年二季度之前,停止在日本销售叠瓦太阳能组件。阿特斯与Solaria的和解条件里,同样有“七年内停止在美国市场销售叠瓦太阳能组件”的要求。

挑起专利战的狂热,也影响到了中国光伏。被Solaria狙击的阿特斯,之前就被中环子公司Maxeon在日本起诉,但是Maxeon此前又被隆基绿能质疑专利无效。各路本土企业的下场,又把**叠瓦组件专利搅和成了一锅粥。

有了守住市场的现实需求,知识产权的光环,在光伏行业黯淡了不少。

难以变现的叠瓦奇迹

专利大战之外,我们可能还要考虑另一个问题:叠瓦真的值得吗?

**要从光伏组件的封装说起:想要光伏发电更高,需要降低电池功率损耗,提高单位面积发电量。因此光伏封装优化也分成了两个方向,要么降低电阻,要么提高发电面积。光伏行业目前的先进封装技术,也就分成了半片和叠瓦。

半片技术的意思是,将标准规格的电池片切成两个半片,并且重新进行电路布局降低电阻。发电面积不变的情况下,太阳能电池电压不变。但是电池的内阻减小,电池内部损耗的能量也越小,输出效率就更高。

和半片技术相比,叠瓦技术选择让电池连接电池。在叠瓦技术下,标准电池片也被切成了小电池片,但是这些电池片采用导电胶连接,像屋顶的瓦片一样相互层叠。由于电池之间相互累积,一块电池板上可以放下更多的小电池,发电效率也更高。

以光伏行业的60版型为例,如果按照整片封装,功率为315W。半片封装,则是320W。采用叠瓦封装,则是345W。从理论计算看,叠瓦的功率提升达到9.5%,远超半片的1.5%。

不过叠瓦带来的优势要满足两个前提:组件销售价格不变,叠瓦生产成本可控。

何静表示,“如果在几年前,中广核的报价能超过3块钱,叠瓦还是非常划算的。”

不过从中广核2022年的报价看,这个价格似乎并未延续下来。受到硅料涨价影响,中广核标段一、二540/545双面组件报价均价为1.954元/W,至高报价2.02元/W。如果光伏企业在近三年才安排叠瓦产能,对应的利润反而会逐渐下降。

另一个问题,则是设备支出。按照叠瓦组件投资额2亿/GW,传统组件约8000万/GW计算,叠瓦会额外增加1.2亿的成本。按照2元/W的价格计算,叠瓦技术理论上带来了1.9亿/GW的额外收益。这部分额外只能算是勉强摊平设备成本,需要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压力。

不过从市场反馈来看,叠瓦的反馈并不好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(CPIA)数据显示,2021年光伏行业叠瓦组件占有率仅为2%,预计2030年达到10%的水平。

以当年隆基,晶澳,晶科,天合和通威约为260GW的光伏产品产能计算,叠瓦可能贡献了3到5 GW。作为对比,隆基绿能宁夏银川单晶电池项目一期就有5GW的产能。叠瓦技术并没有预期的一样,带来光伏产能的大爆发。

为了一个“值得商榷”的技术奇迹,花上数百万的成本对簿公堂,让阿特斯的这场专利大战多了一些黑色幽默。

光伏的第二个“下半场”

中国光伏产业,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下半场。

上一个下半场,是2011-2013年,金融危机过后,多晶硅价格从400美元/kg跌到40美元/kg,当时的光伏巨头无锡尚德,原本与美国多晶硅巨头MEMC签署了50亿美元的合同,**只能违约赔钱。

硅料跌之外,美国又用“双反”调查,给**光伏企业补了一刀。2012年5月,美国商务部表示,无锡尚德被征收31.22%的反倾销税。尚德的股价从90美元跌到1美元,最终在2013年黯淡破产。整个光伏行业,经历了一阵刻骨铭心的剧痛。

经历行业阵痛之后,中国光伏行业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革新。这一次,从硅料、电池片、组件到电站,中国已经主动建设出一套结构完整的产业链。通威股份、隆基股份、晶科科技、协鑫能源等细分龙头的出现,也让整个行业能够动员行业资源,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竞争,抵抗行业冲击。

这次的下半场,剧痛已经变成了撕扯。

从产品角度来看,中国企业的产品性能已经进入一梯队。SolarReview 2021美国户用市场光伏组件效率排名前20中,中国企业有9家。其中,隆基、阿特斯、晶澳、赛拉弗等企业组件效率已经超过21%,成本还是Sunpower、LG等厂商的一半。中国光伏组件和国外大厂的光伏组件,已经进入了近身肉搏的阶段。

眼看无法“一击致命”,海外光伏市场又出现了全新的“骚扰战术”。何静表示,“由于拜登政府对新能源的需求,加上**的太阳能游说团体,中国光伏企业不会被**抛弃掉。但是他们会反复使用低成本的法律手段,像是‘强迫劳动’‘专利侵权’,在美国都是很好操作的话题。如果企业的法务不够强大,就会吃不少亏。”

光伏产业“小火煮汤”式的竞争形势,也会让追求稳定的企业不再稳定。

阿特斯创始人瞿晓铧曾表示,“阿特斯不想做老大,只想做后一个死的光伏企业。”以硅片尺寸为例,阿特斯开始选择的是182,但是终技术指标采用的是210。在单晶硅和多晶硅的路线斗争中,阿特斯并未选择主流的单晶硅路线,而是选择多晶硅。

不主动参与竞争的阿特斯,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宁静,2020年,阿特斯净利润为10.52亿,然而在2021年,阿特斯却亏损了4.09亿。由于阿特斯境外业务占比较高,境外运输价格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很大影响,阿特斯2021年第四季度的总运营费用达14.9亿元,同比增长近70%。

与上述问题相比,“叠瓦专利之争”只是两次意义有限的小规模的冲突。但是真正的战争,总是在长期的摩擦中产生。留给阿特斯“求稳”的时间,只会越来越少。

何静表示,“光伏行业只会越变越快,中国企业必然会主动出击。”

 

文章转自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109694329437815331/?channel=&source=search_tab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上一篇
下一篇

了解我们

公众号公众号

手机微站手机微站

Copyright © 成都加佳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||技术支持:万商云集|企业资质

Copyright © 成都加佳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||技术支持:万商云集|企业资质